鼻烟壶从“废物”到收藏佳品

发布者:南京雨花石鹅卵石厂家 发布时间:2006/12/27 访问数:1236

  18世纪初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并逐渐流传到国外。曾有人评论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

    鼻烟壶与八旗遗风

    鼻烟壶就是装鼻烟用的十分小巧精制的容器,用时用手指蘸上烟末送到鼻孔内轻轻吸入。鼻烟传入中国后,我们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的喜爱。

    聪明的工艺匠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来制作精巧的鼻烟壶,诸如翡翠、宝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属等材料。越是珍贵材料制成的烟壶,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18世纪初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并逐渐流传到国外。曾有人评论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

    中国鼻烟壶的制作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鼻烟壶除了实用,在清代还曾作为国际国内交往的重要礼品,清内务府档案《康 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中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乐,进献教王所贡方物,上赐嘉乐鼻烟壶一个,火镰包一个,荷包四个……”这说明,吸食鼻烟的习惯以及对鼻烟壶的爱好,已经成为大清国的大事记录。

    中国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珍贵材料制成的烟壶,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皇宫专门有为皇帝制作烟壶的“造办处”,民间也有制作各种烟壶的作坊。鼻烟壶之盛行可从许多方面得到证实:清代学者赵之谦的《勇卢闲诘》是一本专门谈鼻烟壶的著述;学者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写道:“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被抄家的时候,曾被抄出数千个名贵材料制成的鼻烟壶。

    由此可以说明,吸食鼻烟是八旗子弟普遍的爱好。

    烟草的发源地为美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印第安人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经常徒步或赶着牛车长途迁徙,生活十分艰苦。他们用烟草的味道来寻找刺激,在吞云吐雾中似乎解除了疲劳,同时,他们也用烟草治疗创伤和疾病;古代印第安人在宗教典礼上燃烧烟草、吸烟,也将烟草作为贵重礼品。墨西哥玛雅古国的印第安人,在祭祀活动中也经常使用烟草,祈望得到丰收和美满生活。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美洲的烟草开始流传到世界各地。

    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香辛药材,并在密封的蜡丸中陈化数年或数十年,就成了鼻烟。据说,在古代的法兰西,拿破仑曾嗜鼻烟如命,他每月要耗费7磅鼻烟。鼻烟16世纪末流传到中国的福建,又有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员、商人、传教士经由菲律宾传入日本,在日本种植。后来日本的烟叶经由朝鲜(专题,图库)流传到中国东北地区,满族、蒙族地区很快就兴起吸闻鼻烟的习俗,同时,俄国商人也将烟草、鼻烟、鼻烟盒带入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其后,鼻烟在中国渐渐流行起来。

    从废物到文物

    汉人吸闻鼻烟始于明代。清康熙开放海禁,西方传教士携带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吸鼻烟渐成风尚。大清的江山也在这种风气中委顿。曾几何时,鼻烟壶也被国人视为废物。

    然而,从存世遗物中,顺治时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

    鼻烟壶的产地有江西景德镇、清官造办处、广东、北京、山东的博山、江苏的扬州、苏州等。烟壶材质有瓷、玻璃、玉、玛瑙、晶石、松石、碧玺、琥珀、雕漆、象牙、铜胎等。造型有除正常的扁瓶外还有兽形、人物形、瓜果、蔬菜形、荷包形等。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书法、花卉、历史典故、传说、戏剧等。由于鼻烟壶小巧美丽,深受外国人喜爱。

    可以说,中国鼻烟壶———小小天地,气象万千。如今人们不再吸闻鼻烟了,但为盛放鼻烟应运而生的鼻烟壶,却作为流传百世的精美艺术品,以至今天仍在被人谈论、研究、收藏、玩赏。

                                                                      信息来源:21世纪珠宝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