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老艺人自制三十六行人物花灯(组图)

发布者:南京雨花石鹅卵石厂家 发布时间:2006/12/27 访问数:1471

蒋锦春制作的36行人物花灯

蒋锦春制作的36行人物花灯

  元宵节前夕,73岁的东阳文化局退休老人蒋锦春成了名人,每天都有上万人争睹他和他那些“宝贝”的风采。蒋师傅花了4年时间自制了一整套全自动的“三十六行人物花灯”,趁着东阳元宵灯会,首次在儿童公园集中亮相,成了最吸引市民眼球的新玩艺。

  “花灯老蒋”真厉害

    步入东阳儿童公园的第二展区,前几排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挤进去,立即被眼前的奇妙情景吸引住了。36个造型不一的人物花灯各“忙”各的,有的打铁、有的施肥、有的耕地、有的纺织、有的放牛……俨然一幅古代劳动人民的农活大全。花灯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动作自然逼真、古色古香、原汁原味,让人眼睛一亮。

    巧手制作它们的蒋师傅正忙着给大家做解答,最好奇的自然是小孩子。“爷爷,这两个人在干嘛?”“他们为什么会动呢?”“全都是你做的吗,真厉害!”戴着一副老花镜的蒋锦春一遍遍介绍着这些自己心血凝成的玩艺。当听到大伙夸他做得好,啧啧称奇时,蒋师傅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说,花灯上所展现的这些农活都是他小时候见过的,老人们会感到特别亲切,年轻人会觉得很新奇,因为这些传统的农活已离他们很远。

    看的人多了,蒋师傅的名声也不胫而走,不少人都知道了东阳有个“花灯老蒋”,会做能动的漂亮花灯。

  每盏花灯都是他的“孩子”

    蒋锦春把每盏花灯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小心呵护,不让人伸手碰触。为了制作这些“宝贝”花灯,从2002年开始,他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花了很多心思。4年来,他一共制成了56个各式各样的花灯。

    据蒋锦春介绍,为了尽可能将往日农活情景真实再现,他亲自到各地农村寻找实物,丈量尺寸,参照实物,把花灯上的这些人和物以10∶1缩小。在制作过程中,每盏花灯所涉及的工种很多,包括造型、雕塑、裁缝、纸艺、木工、编织、焊接、电工等,缺一不可。所谓隔行如隔山,光凭一个人独自完成实属不易,可蒋锦春却像个“百事通”,一手包揽。他说,最初制作时很不顺,做了纺织机却不会转,总要返工几遍,好几个月才能制成一件。但因为祖上都会制作“走线花灯”,他希望能传承和发扬这份文化遗产。有了这个信念后,决定通过自己的钻研、思考,用农活作为主题,制作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特色花灯。

    回头想想,蒋锦春说,当初他根本没预想到能做得现在这么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值了。

  有心才能做好事

    对蒋锦春而言,完成如此复杂的工艺固然开心,更让他自豪的是,除了一些电机设备需要购买外,制作花灯上这50多套精细的劳作农具、衣服、鞋帽,还有诸多道具等所需的材料全是“废物利用”,总共花费不超过3000元。

    听闻这些美轮美奂的人物花灯全是用“废品”制成的,大伙都觉得不可思议。蒋锦春介绍说,花灯上农民施肥背的喷雾机,喷头是用耳机做的、机身是用止咳糖浆的瓶子剪裁而成,水桶是一次性纸杯;造型逼真的牛则是用泥土雕塑成形后,糊上黑纸而成;衣服是用丢弃的丝绸边角料一针一线缝成的……

    家里有这样一个执著的老人,生活也增添了几分色彩。除了他儿子帮忙这次花灯展出外,蒋锦春说,4岁的孙女把吃完的冰棍棒交给爷爷做花灯材料。老伴看到电视上一些好的工艺,也会说给他听。
  新奇花灯美名远播

    蒋锦春的心血没有白费,展出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义乌、金华等邻近县市也有市民专程来观看,有人还出价30万元想买下这套全自动的人物花灯。一些精明的商家纷纷找上门,希望与他合作,成批生产,但他都没有答应。

    他说,自己之所以花这么多心血制作这些花灯,不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希望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并得以发扬光大。正因为如此,有些冲着赚钱上门学艺的人都被他拒绝了。他认为学这项工艺必须耐得住寂寞,愿意潜下心来,他会等待真正愿意学的人。展出之前,杭州、金华等地也曾有人来邀请他去做展出,但他说今年是故乡“走线花灯”进城一百周年,他想让家乡父老先睹为快。

    醉心其中的他表示会将花灯制作到底,一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为止。他说他最大的希望是能将古代那些独特的农活做全,然后带到各地展出,让更多人的人了解、欣赏。

纺线人物花灯

纺线人物花灯

牛耕人物花灯

牛耕人物花灯

织布人物花灯

织布人物花灯

                                    信息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