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等中国制造价格厮杀令外商坐收渔利

发布者:南京雨花石鹅卵石厂家 发布时间:2006/12/27 访问数:1192

  第16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3月6日在上海闭幕。作为华东地区一年一度的外贸展会,“华交会”被视为外贸晴雨表,对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反应尤其灵敏。对于饱受贸易摩擦之苦的中国外贸来说,这是今年的第一次战役。然而,在会场发现,中国外贸的“健康指数”仍有待提高。
 
  恶性竞争:“中国制造”永远的痛

  “不要让华交会成为外国采购商的集中砍价场!”浙江东方集团嘉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卜长波语出惊人。

  常年参加外贸会展的卜长波发现外商“越来越狡猾了”。“很多外商参加这种大型会展,不是带着订单来,而是打探各生产厂商的价格,以便在日后的谈判中痛下砍价杀手。”

  浙江盛宏服装有限公司业务员李杰表示,一些企业急于打开海外销售渠道,明知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也要硬着头皮接单。不少国外进口商和中间商就利用这种心理,狠狠压价。“每年的华交会、广交会都能看见那几个进口商的身影,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做一单就跑,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应该提醒企业加以警惕。”李杰说。

  江苏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高鹤云说:“欧美指责中国产品低价倾销,其实当地进口商和中间商是推波助澜者。”

  事实上,展会内外,价格厮杀都是中国对外贸易挥之不去的阴霾。上海一家工艺蜡烛生产企业的董事长陆熔对此有切肤之痛。去年11月,美国决定对我国出口的蜡烛征收108%的高额反倾销税。“因为我们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连泰国的出口价都是我们的1.5倍。”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恶性竞争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陆熔说,有的厂商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就承诺可以先到货再付款,这不仅扰乱了市场,而且风险极大。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对500家外贸企业的抽样调查,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高达5%,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20倍。依此推算,中国每年因出口产生的海外坏账在300亿美元左右,合人民币2400亿多元。

  品牌缺憾:丰厚利润被别人赚了

  “我们有设计,但没品牌!”不少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都说出类似令人心痛的话。正是那一方小小的标签,决定了中国企业只能站在价值分配链条的末端,获取微薄的加工费,国外品牌企业却凭借它轻易获得丰厚利润。

  业务员李杰说,“盛宏”为西班牙的著名品牌ZARA贴牌生产服装,一样的品质,挂上“ZARA”的标签立刻身价倍增,其售价是我国出口价的4~5倍(甚至8~10倍)。

  江苏省外经贸厅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省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比例低于10%,即使是一些在国内拥有很高知名度的品牌,其出口业务仍以贴牌为主。

  标准之“劫”:失之毫厘被判不合格

  “去年欧盟新修订的《欧洲玩具指令》,对你们的出口有没有影响?”询问几个玩具制造商,但得到的答案却是对这个新标准不了解。江苏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春节期间检测了一批出口至英国的毛绒玩具——微波炉熊,使用时先用微波炉烤热,取出后供儿童暖手,非常有创意。但检测发现小熊鼻端的绳线平均厚度小于1.5毫米,儿童使用时容易产生勒伤手指的危险,未能达到欧盟玩具检验标准,只能判为不合格。

  许多企业呼吁,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尽快建立一套预警机制,为企业创造快捷、通畅的信息平台。

                                                                    信息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