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玩具地图:高密三绝之聂家庄泥玩

发布者:南京雨花石鹅卵石厂家 发布时间:2006/12/27 访问数:1423

  泥是我国民间玩具中使用得最普遍的材料。我国出产泥玩具的地方很多,风格差异也很大。它们完全来自于民间艺人的创造,其生产和消费都依赖于各地本土的审美眼光,土味十足。正因为这一点,民间泥玩具才有了“率真”和“质朴”的品质,历久不衰,流传至今。

  高密,又称凤城。在这里积淀的不仅仅有肥沃的泥土,也聚集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扑灰年画、泥玩具、剪纸,被称为“高密三绝”。

  2006年5月下旬的一天,来到高密姜庄镇,寻访声名远播的聂家庄泥玩具。

  聂家庄,朝南门儿,家家户户捏泥人儿

  高密市文化局原办公室主任赵多欣是当地民间艺术的“老百晓”,也是此次寻访的“导游”。去聂家庄的路上,他介绍说,聂家庄泥玩具的艺祖叫聂福来,老家在河北省。明朝万历年间,连年歉收,家里穷得叮当响,聂福来携妻带子逃荒到了山东。但他来到山东后举目无亲,分文没有,如何活下去成为当务之急。在走到高密时,一家人已经精疲力尽。就在这时候,聂福来突然抓起了当地的一块泥土,脑子里反复思索着年根下火树银花的欢庆场面。于是,他试着用当地的泥土搅拌为胶泥,捏制成罐状。借来一些火药装入泥罐里,封实后在罐顶部掏一个小孔。他试着在小孔旁点燃,霎时间烟花似火龙般喷射而出,十分壮观。这就是被称为“高密三绝”的聂家庄泥塑的雏形——“锅子花”。后来,聂福来因为“锅子花”而远近闻名。最终聂氏家族在这个小村庄兴盛起来,也就是聂家庄的前身。装焰火的泥坯叫锅子,也叫泥墩。为了吸引顾客,聂家庄的人们把泥墩塑成了娃娃形状,放完了焰火还可以当玩具,后来渐渐脱离锅子花,成了自成系统的泥玩具。这手艺从此祖辈相传、邻里互授,不断完善。聂家庄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泥塑村。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聂家庄泥玩具又受到扑灰年画、潍县杨家埠年画的影响,在造型、着色上更趋完美。村中很多人家以制作玩具为副业,平日和泥作红岗子土制坯。

  聂老汉制作“叫虎”逗人开怀

泥玩具老艺人聂希蔚

泥玩具老艺人聂希蔚

  到聂家庄时已是正午时分。我们走进老艺人聂希蔚的庭院。外面的窗台上,摆着一排刚做好的泥老虎,南墙下有一堆乌泥,泛着油亮的光。

  聂希蔚从作坊里走出来迎接我们。他是聂家庄做泥玩具最出名的老汉,69岁,从十几岁开始做泥玩具,现在已经50多年了。

  他指着墙下那堆泥巴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真是老天赐给聂家庄人的宝物啊。聂家庄方圆五六里的土地下挖两米,就是这种被称作“红岗子土”的泥,粉样的细腻,油样的润滑,取回家晒干、砸碎,再用筛子细细筛几遍,加水揉透和匀,做成坯子,晾干了,不裂;雨来了,浸不坏;涂上油彩,颜色均匀,不褪色。每年进了5月就可以制坯了,这段时间太阳“毒”,把坯做好,一两天就能晒透,这样做出来的玩具不但线条好,而且瓷实、耐磕碰。

  老汉一边说着,一边洗了把手,把我们领进了堂屋。
 这堂屋就像一个泥玩具的展室,橱里摆的、窗台上放的,还有墙上挂的,全是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泥玩具。有老虎、顽皮的猴子、憨猪、祥羊,十二生肖,更少不了八仙、罗汉、文武财神,它们都以各自的神态,展示着聂老汉的技艺。另一间是作坊,架上各式各样的笔,盘盘碟碟里是赤橙黄绿的颜料,台子上一捆苇哨,还有一沓条状的羊皮。

  聂希蔚走进作坊,拿起坯子,头、尾两块一对,内里安上苇哨,中间用羊皮连了,抹上红绿黄黑四色,一个四腿粗壮、昂首挺立、憨态可掬的泥老虎就立在了案子上。这就是聂家庄泥玩具中最典型的一件东西“叫虎”,也叫“皮老虎”。记者一手端了头,一手牵了尾巴,来回推拉,老虎就“咕嘎咕嘎”叫了起来。我们都笑了,聂老汉也爽朗地笑了,他还给记者念叨起当地流传的一句民谣:“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赶集,买个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

泥老虎

泥财神

泥老虎

泥老虎

  说起老虎,我们在公园里见过真正的老虎,即使关在笼子里,依然威风凛凛,让人不敢接近;记者也曾欣赏过许多画家笔下的虎,富有神威,令人敬畏。和它们相比,这泥老虎自然是颇为“土气”了,但这土气里却有着令人开心的憨态和稚气,寓意吉祥,难怪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呢。

  娱乐人心 启发审美泥玩具走进大雅之堂

  聂家庄泥玩具品种多样,除了老虎、猴子、狮子、公鸡、兔子、小鸟等会发出叫声的泥玩具外,还有以陈列、欣赏为主的神态各异的泥娃娃,以及戏曲、传说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牛郎织女、八仙等等,至于民间供奉用的文武财神等就更多了。聂希蔚老汉说,品种最多时有150多种呢。

  聂家庄泥玩具造型敦厚优美,尤其注重彩绘,这是让泥玩具充满灵性的点睛之笔。聂希蔚说:“三分坯,七分画。”画不好,颜色用不好,泥玩具的艺术性就大打折扣。他介绍,一般是先在塑形完整的玩具上均匀涂敷滑石粉的溶解物,罩住泥地本色,然后上色,先上大红色,再上绿色、黄色、黑色。上色的面积是先大后小,先广后狭,先粗后细。一些需要仔细描绘的部位,如眼、鼻、口、舌等,都是利用小笔仔细描摹,力求细致入微。服饰或装饰图案的色彩等到脸部结束后再来描绘。所有部位的色彩涂完之后,将玩具放在阴凉处晾干。聂希蔚在彩绘时运用一种退晕的笔法:用笔蘸满清水,笔尖点施一丝色料,上色时靠腕力和速度轻轻划过表面,形成优美果断的线条。同时,清水随着色料的点晕,在画面上形成一种过渡自然平和的艺术效果,有点扑灰年画的味道。聂希蔚说,近年来,村里的艺人们不断借鉴其他民间艺术,改进了绘制的颜料,使得这里的泥玩具颜色更加亮丽,对比更加协调,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受到了专家的一致称赞;周游了十多个国家,无一次不是载誉归来。

  去高密寻访前,省民间美术研究专家鲍家虎曾说,聂家庄泥玩具和枯燥乏味的自然主义绝缘,它有大胆的艺术夸张和变形,有最完美的装饰意匠,带有浓郁的风俗趣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又总是清新活泼、富有独创性,对儿童想象力的启发与审美观念的培养,有着极大的魔力。看了聂老汉制作的泥玩具,觉得这种评价是十分恰当的。

  “现在聂家庄还有多少做泥玩具的呢?”问聂希蔚老汉。

  聂希蔚老汉说:“现在做这个的不多了,村里还有20多户吧。常年做的也就五六家。”聂老汉有两男三女五个孩子,都会这门手艺,但技术都不是太精,“孩子们都有别的谋生门道,不指望这个了。”说起这些,老汉有些忧虑,有些无奈。

  尽管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做,但聂老汉却走进了课堂,有了更多的学生。他告诉记者,高密一中等当地多所学校都开设了民间工艺课,他曾多次应邀去讲授、演示泥玩具的制作,很多孩子都十分喜欢这门课。县里有关部门还根据他的口述及制作流程,编写了教材。

  一块泥巴,经过民间艺人的手,就有了灵性,变成了娱乐人心的泥玩具,它像一个个土味十足、稚拙可爱的乡村伙伴,从乡间走进了城市,还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