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具受困欧盟指令门自主创新是出路

发布者:南京雨花石鹅卵石厂家 发布时间:2006/12/27 访问数:1200
   访华行程排得满满的欧盟企业和工业总司长佐利克7月13目赶到上海,专门参加中欧玩具安全研讨会。在他开幕致辞时,他也许能感受台下来自全国各大玩具厂商们焦灼的目光。

    目前,欧盟进口玩具的80%来自中国。但是欧盟ROHS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已从7月起开始实行。该指令限制了中国输欧产品中出现铅、汞等4种重金属和聚溴联等两种阻燃剂。由此,中国输欧的家用器具、电气工具和玩具等八大类出口强项,涉及几百亿美元的出口产品都将受严重影响。

    “低价神话”的破灭

    从事长毛绒玩具业务20多年的朱女士无奈地示:“原材料不断上涨,工人提了工资还短缺,进口商对我们提出了很高要求还拼命压价,我都想把工厂关掉了。”朱女士的烦恼是不少中国玩具厂商的缩影。而相比那些从事电动和塑胶玩具的厂商,朱女士还算是幸运的。

    “我们的电动玩具和塑胶玩具都受了影响,若要保住欧盟市场,我们必须在原材料上调整,多付出20%的成本。”广东奥迪玩具有关人士表示。

    以内销为主的奥迪是全国最大的玩具厂商之一,尽管其对欧贸易量不大,但欧盟的安全环保指令确实对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7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欧玩具安全研讨会现场,不少玩具商都抱怨欧盟的ROHS指令对自己造成了很大损失。“玩具业本来就是个微利的行业,我们的毛利不过3%~5%,这个指令下来,我们的原材料成本至少要上升两三成。”

    与会的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士指出,欧盟的指令无异于打破了中国玩具业的“低价神话”,特别是生产电动和塑胶玩具的企业,都面临着提高成本的无奈。

    内忧外患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国,且这把“玩具大国”的交椅越坐越稳。目前,全球75%的玩具都标有“中国制造”,广东、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福建这六大玩具产区也茁壮成长。

    去年,全球玩具的贸易额为216.8亿美元,中国占151.8亿美元,美国、欧盟、日本依次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地。

    而同去年屡遭各国“特保”大棒的中国纺织业一样,如今这个“玩具大国”也遭遇了“纺织大国”的困扰。

    这些年来,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出台了各不相同的玩具安全标准。同时,各地不断更新“旧法”或推出“新规”,物理、化学上的技术要求日趋严格。

    沪上一家毛绒玩具公司的副总表示,他们对欧出口的毛绒玩具,近日被发现在阻燃指标上不合格。“欧盟设定的标准是每秒30毫米之下,近期我们的产品检测出来每秒45毫米。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话,我们的成本至少提高20%~30%。”

    1983年就进入毛绒玩具业的朱女士感慨到,阻燃指标欧盟早就有,“但这个行当确实越来越难做了”。首先是原材料的上涨,“幸好我没做塑料玩具,今年塑料价格上涨了30%~40%”。其次,人工越来越贵,但即便开出比过去好很多的待遇,员工流失还是很厉害,“这也是纺织等其他制造行业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不过欧盟进口商才不会顾及这些问题,他们看重的就是中国产品的低价并不断压价。但是,那么多‘苛刻’的新规不断出台,逼得不少玩具商已转行做别的了。”

    被逼“创新”

    在玩具厂商看来,同“电磁兼容”等层出不穷的技术标准相比,欧盟近期实施的“BSCI方案”更不切实际。

    这个由欧洲外贸商会制定的《欧洲社会标准监管制度———企业社会达标倡议方案》(BSCI),目前已在欧洲范围内推行和实施。

    BSCI除了对安全生产有详细规定外,也十分关注生产环境和劳工问题,比如不能聘用18周岁以下的童工、员工最高工作时限、工资和社会保险等问题。“方案甚至要求员工厕所的洗脸缸配有肥皂,很多大单位也未必能做到。”

    朱女士说,由于自己的欧方进口商已加入了BSCI方案,她的厂不得不遵守其中的规定,“欧方为此还派专员来检查过。”她坦言,美国也同样出台了保护员工的办法,要求中国各行业遵守,“我们的生产有季节性因素,根本不可能满足最高工作时限这类要求。”

    7月13日与会的国家质检总局人士指出,ROHS的背后也可看作变相的“贸易壁垒”,“这就要求我们从制造大国向自主创新转型”。

    不过,即便壁垒重重,也有少数玩具企业蓬勃发展。每年对欧出口上亿美元的东莞银辉有关人士说,由于打自主品牌出口,公司比那些来料加工、生产同类产品的同行利润要高出不少。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