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轮番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给下游加工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以加工制造业最常用的铜为例,其成本占空调产品总成本的20%左右,占冰箱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铜价飙升令空调、冰箱等家电生产厂商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使用铜材较多的电线电缆、五金产品、燃气灶具等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一定上涨势头。
由于铜、镍等原材料价格飞涨,直接带动珠三角与之相关的五金产品售价强劲上扬,深圳市场平均涨幅在30%以上。在深圳罗湖一家五金商场记者看到,今年初价格尚在188元的洗菜盆龙头现在已经要卖到245元,原价为1520元的地浴龙头也涨至1760元。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还有库存产品,这个品牌的涨幅并不算太大,待月底库存销售完之后,价格还会再次调高。
广州的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广州工业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进一步上升,其中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偏高,同比上升12.6%。
工人工资的上涨,也是产品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深圳市劳动局大幅度提高了最低工资,尽管陈星福的工厂一再降低用工数量,成本仍然在持续向上攀升。“前不久政府有关部门征求对新《劳动合同法》(草案)意见,我就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提出了质疑。”陈星福表示,其中,针对增加‘合约期满经济补偿金’一项,陈星福计算,一家规模千人的企业,一年仅此一项支出可能就要超过45万。与此同时,来自东莞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仅因为工资提高100元,当地就有数百家工厂倒闭。
港资电子公司刘先生表示,时下,几乎所有的“三来一补”企业,不靠加班根本无法完成订单,甚至无法生存。一旦工资基数上涨,最低加班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倍,以一间500人的中小企业来算,企业每月为员工所付出的最低加班费用的负担都会相应加重不少。“如果成本上升幅度太大,企业无法承受,就会选择一走了之。”刘先生说。
影响:涨价的“涟漪效应”
家电产品、汽车等大量使用钢材的产业是钢材等原材料涨价影响最明显的行业之一。目前家电业每年消耗的钢材量在600~700万吨左右。由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冷轧薄板和冷轧硅钢片等品种多为进口,其价格一直不断攀升;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比2003年上涨一倍多,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颜料树脂产品,在过去两年时间内价格涨幅也接近翻番。据美的公司反映,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该公司生产的空调机其核心部件“压缩机”价格就上涨了12%,而且目前压缩机正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美的空调价格在旺季来临前将会上调8%左右。
广东省城调队价格调查显示,钢材、铜等原材料涨价已逐渐传导至市场消费领域,今年部分白色家电产品在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市场消费价格出现上涨。今年以来,全省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已连续3个月上涨,与去年同期相比,微波炉、空调、电冰箱、热水器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电风扇、抽排油烟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在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原材料的涨价效应正在向各种原材料的关联行业扩散。
今年以来,珠三角玩具企业的原料成本大幅上涨。其中,作为玩具生产主要原料的塑胶、化纤上涨幅度最为明显,而铜线、纸板等辅料价格也有上升。很多玩具企业的原料成本整体上升幅度达到了50%,再加上电价、工资上涨因素,以东莞玩具产业为例,最终生产成本上升了约六成,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国际玩具商的采购价格却没有相应上调,“一些采取招标竞价模式进行的国际大宗采购活动,更使得生产商互相压价竞争,根本不敢随意提‘涨价’二字,多出来的‘成本’也只能自己扛着。”
成本的上升对出口型企业影响也非常巨大。据上海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前4个月,经由上海口岸出口欧盟和美国的纺织服装都出现了量降价涨的局面。海关专家认为,造成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口成本的增加。
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在原材料价格及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影响下,“长三角制造”效益下降,库存上升,亏损扩大。这是近十年来,长三角经济首次出现整体增速“滑落”迹象。
以长三角2006年上半年为例,上海、浙江、江苏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5大核心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上半年都纷纷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外资增速也在下降。今年第一季度,长三角16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的协议注册外资金额呈负增长,其中4个城市的降幅在40%以上。据称,这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首次全面下滑。此外,长三角地区的信贷、外贸出口增速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应对措施
在原材料价格提升且波幅巨大的情况下,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空间成为艰巨的挑战。事实上,在应对原材料涨价方面,中国企业已经在实际中积累了丰富的策略和经验,很多方式经过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
第一,联合涨价,让用户买单。
由于钢材是卡车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约占卡车重量的70%~80%,在原材料上涨的飓风中,汽车行业中的轻卡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2005年3月底,国内七家主流商用车企业联合建立了轻卡行业联盟,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规范竞争,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包括江淮、福田等厂商企业从4月1日起正式集体调高轻卡产品的售价,涨幅为2%~5%。此举从根本上缓解了原材料上涨给轻卡行业带来的危机。
联合涨价在其它行业也有案例。2005年3月26~27日,陷入了“夹板困境”的变压器行业有145家大企业聚首贵阳,并最终形成了“价格同盟”,宣布从4月1日起,变压器产品价格再次全面上调,最高上调30%。
第二,内部挖潜,严控成本。
内部挖潜包括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控制资产投入、控制管理费用与营销费用等措施。成本的降低,可使企业获得充分的竞争优势(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成为企业阶段性制胜的法宝。
第三,组成采购联盟,增加谈判筹码。
面对全球采购市场上的国际巨头,单个企业显得势单力薄,声音很容易被湮没。因此,建立中国企业采购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是规避国际市场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下,中国16家钢铁企业联合起来,与世界铁矿砂出口商进行集体谈判,最终成功使对方放弃运费加价的要求,就是通过集体的力量获得胜利的典型例子。
第四,在上游延伸投资,形成产业链对冲投资。
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下游的企业,往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受害者,但是如果可以向上游投资,就可以分享由于原料涨价带来的收益,从而缓解成本压力。
在这方面日本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日本的钢铁企业早就做好了充分的上游投资工作,新日铁与巴西的铁矿实行联营,在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中占有40%的股份。尽管在铁矿石涨价71.5%之后,新日铁的利润受到影响,但是新日铁在巴西铁矿中的股份使得涨价部分又作为利润补充回来了。
长虹属于主动面对原材料涨价风波的企业,在以前出现过的钢材涨价狂潮中,长虹就已经摸索出一条新路:和上游钢材供应企业共同设立一个钢材联合实验室,试图研制一种既适合电视生产、又节约成本的钢材产品。在随后石油涨价的过程中,长虹又和一家上游工程塑料供应商达成协议,开始建立一个工程塑料联合实验室,寻找一种特殊的工程塑料。毕竟,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开发新的替代原料是迟早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长虹先行一步,主动采取对策,很好地“利用”了危机,强化了技术研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第五,通过加强出口,赚回超额利润。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一些企业的做法是,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
广东佛山一家大型纺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总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纺织品行业面临原材料涨价、欧美设限等严重的局面,但经过努力开拓新兴出口市场,企业又获得了新的发展,“这些新兴市场的利润实际上比欧美传统市场还要高。”
据统计,尽管受到欧美与中方达成的纺织贸易协议的限制,广东省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仍达到了112.8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52.3%。其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出口市场转移趋势明显,对非设限地区出口增幅明显高于欧美市场。
第六,转移生产基地。
为降低供应链成本,一些企业的生产基地开始加速向资源地、市场地转移。温州奥康集团行政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周威表示,虽然他们也会和材料供应商就这方面的问题有一些协调措施,而且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他们的产品价格也会有一定的上涨,但这些都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在很早以前就面临了成本上涨的压力,所以,早在2003年,他们就启动了西部转移的措施,在重庆建设了一个奥康的西部鞋都,通过转移生产基地,土地、人员等生产成本都有所下降,这样的措施他们还将继续下去。
第七,寻找替代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在原材料不断涨价的背景下,既要保持企业的利润,又要保证产品价格的稳定,对大多数厂家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
“生产电池要用到铜、铝、钴、镍。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铜和铝的价格几乎都翻了一番,使得企业成本增加了30%。”张树全对记者说,“为了积极应对原材料涨价,比克电池一直都在寻找替代材料。现在我们在考虑用锰酸锂代替钴酸锂,估计一个月左右就能推出替代材料。一旦找到替代材料,我们就找到了降低成本的良方,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肯定不成问题。”
第八,与供货商签定长期合同,贮备一定数量原材料。
伟易达集团(中国)产品部高级经理刘慧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东莞设有电子教育玩具的生产基地,其中有部分原料用到塑料,但受到油价影响不大,这与公司具有前瞻性的长远规划有紧密联系。
刘慧娴表示,总部设在荷兰的伟易达集团会提前数年做规划,在做发展计划的时候已把油价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考虑在内,同时相应采取一定措施,例如,贮备一定数量原材料,与原材料供货商签定长期的合作计划保障不受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
第九,推出新款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价格,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
“伟易达集团(中国)每年都研发几百种新款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也是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一种有效途径。”刘慧娴说。
分析人士认为,广东一些外资玩具企业在长远规划方面确实很强,中小企业在资金、利润空间等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在长远规划方面可以借鉴大企业的经验,对不利的因素要提早作准备,加紧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生产水平,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如果有所准备,在寒冬到来时就不用过于被动。
香港玩具业面临塑料价格上涨、买家压价的两难境地时,他们的解决办法是:避开塑料玩具生产,多开发电子玩具、高科技玩具和本土自创的玩具,辅之于全新的促销策略。
第十,创新营销手段,规避涨价压力。
在推出新品、加强研发的同时,有少数企业通过巧妙的营销手段来规避此次原材料涨价的风险。
受原材料涨价影响,2005年3月份,市场上的厨卫电器售价出现了10%以上的涨幅。去年率先提出“家电成套买”理念的澳柯玛商务公司总经理介绍,澳柯玛在充分研究了市场特征后,实施“为客户找产品”的个性化品牌战略。在差异化品牌策略的指引下,澳柯玛很多产品销售出现了良好的势头。以油烟机、灶具、消毒柜、热水器为例,选择成套购买比零星购买要节省10%~15%,可以充分抵消涨价所造成的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据称,澳柯玛冰箱类产品销售额增幅突破50%,冰柜、展示柜类产品增长速度突破30%,而厨洁具产品更是以翻两番的速度猛增。有消息说,第一季度澳柯玛厨卫产品增长1.5倍,其中80%以上系消费者成套买走。
来源:《商界》杂志
<上一篇: 粤黄埔海关推通关新措施惠及玩具等港企
下一篇: 发光抱枕:让你夜晚拥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