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南京市博物馆免费展示镇馆宝物

发布者:南京雨花石鹅卵石厂家 发布时间:2007/5/20 访问数:2085

  中新江苏网五月十八日电: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博物馆获悉,该馆当天除免费对市民开放外,还新推出了一个系列展览———《藏龙卧虎———南京考古新发现展览》。

  据悉,该展览集中展示了2006年至2007年南京考古发掘成果。展出的出土文物与相关资料来自江宁上坊孙吴大墓、江宁清修宋墓、将军山明代沐氏家族墓以及六朝建康城遗址、明代城墙遗址、明故宫遗址、明代承恩寺遗址等。由于这次展览展出的大部分珍贵文物都是首次与市民见面,所以记者特地在博物馆布展时抢先探访了这处“藏龙卧虎”的展厅。

  秦熺墓内“金玉满堂”

  去年南京市民最关注的考古发掘恐怕就是位于江宁清修的秦熺墓了,但是当时考古队出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向媒体、市民展示墓中出土的文物,见诸报端的也都是记者现场抓拍的。而现在市民可以在展览中仔细看看秦熺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了。

  在展览的展板中,博物馆方面将这次发掘的热点指数、价值指数、综合指数全部评价为最高等级的五颗星,而展出的文物也都不愧为珍品。由于秦熺墓葬的M2和M3墓均曾经遭到过盗掘,因此这次出土的文物主要来自于M1号墓室,即秦熺夫人郑氏的墓室。

  记者在现场看到,郑氏墓室中出土了金钗、金手镯、金耳环等黄金饰品,尽管已经在墓中埋葬了1000年左右,但是这些金器都还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尤其是那对金耳环,小巧而精致,在当时肯定能算上工艺精品了。据考古部主任王志高介绍,这次展览的文物当中,基本上都与郑氏的日常生活有关。除了黄金饰品、玉佩外,还有瓷的脂粉盒、铜镜等等。

  明代道路重达十吨

  除了展柜内的文物,展厅中间一块塑料布下还覆盖着一个“神秘”的展品。在征得布展人员的同意后,记者掀开了这件文物的“盖头”,原来竟是一段雨花石铺就的小道。

  “这可是本次展览中最大、最重的一件文物了。加上周围起固定作用的铁板,总重量达到10吨!”据市博考古部祁海宁副主任介绍,这块带有梅花鹿花纹的雨花石小路是在雨花台附近的华为软件园发现的,为了把它运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们可没少费力气。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把这块小路从周围的泥土中切割开来,而切割的厚度则在40厘米左右。这是因为考古人员需要研究的不光是路面上的雨花石花纹,还有路面下的几层夯土层。切割完毕后,考古人员再把道路四面都用铁板固定住,最后用起重机将这块路面吊至卡车上,运回博物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块道路的面积大约有6平方米,主要由黄、白、黑三色的雨花石组成。在小路上有一个大约1米见方的纹饰,纹饰的内容是一只回头守望的梅花鹿,梅花鹿面前放着一盆由砖石构成的“花”。梅花鹿的造型别致而巧妙,就连梅花鹿的尾巴都特地用一块雨滴形状的黑色鹅卵石镶嵌。

  古代储蓄罐叫“扑满”

  这也许是展览中最不起眼的一件展品,黑色的“陶罐”高约20厘米,粗糙的表面,圆圆的肚子,似乎毫无特色可言。不过正应了这次展览“藏龙卧虎”的主题,这件展品虽然平凡无奇,但却是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最朴实的持家之道———勤俭。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陶罐”就会发现,它与一般陶罐的不同。除了顶部有一个小孔外,在它的肩部有一条长约5厘米、宽不到1厘米的缝隙,而在陶罐的底部则有一个更大的孔洞。

  如果参观者中有小朋友,他们或许会一口咬定这是一个储蓄罐,而事实上这确实是古人用的储蓄罐,它的名字叫做“扑满”。据王志高介绍,在古代扑满通常是陶质或者瓷质的,最早记载扑满的是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当中,因此,至少在汉代扑满就已经出现了。

  扑满的名字是有来历的。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年少时家贫,他刚入仕途时,他的老乡邹长倩送他一个扑满,并在赠词中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一个人如果像扑满那样聚敛钱财,一旦钱装满了,便要被砸碎以取出钱来。所以,他告诫公孙弘不要因聚敛钱财,而招来“满则扑之”的大祸。由此,扑满这一名称才越传越广。


明代大彬款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