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往事如烟。转眼间,雕栏玉砌的宫殿抑或金碧辉煌的庙宇,倾覆、颓圮、消逝,不可挽回地一一湮没到时光的黑暗之中。然而在这长长隧道一般的漆黑之中,有一种小小的石头,竟隐隐约约,发出远天上星星般的光亮。
这便是
雨花石。南朝梁天监6年,公元507年,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香火旺盛,寺内云光法师是位有名的高僧。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一时之间,京城讲经说法蔚然成风。
这一天,云光法师缓步来到都城南门外的小山岗上。
即便在当时,这一天也不同凡响。云光法师在法台上盘膝坐下,闻讯前来的500多僧侣痴了一样趺坐台下,举头无声地仰望着高台上的云光。大师舌吐莲花,口若悬河,听者如聆天籁,如痴如醉。如此说法一连数日不散。佛祖感动了。
晴朗的天空飘满了花朵,一时天花乱坠,花落如雨,雨花落地化作五色石子。天花植根大地,人们呼之为雨花石。而云光说法的小小山岗,从那之后,也就被称作雨花台了。
这是传说。然而这是何等美丽的传说。因为这传说,瑰丽的雨花石,仿佛有了生命,通了灵性。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纷纷为之倾倒,甚而膜拜。他们多情的心,从这石子之中发现了人之性灵,看到了人的爱恨情仇,国之兴盛衰亡。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灵石给曹雪芹以灵感,“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通灵宝玉”,寄托了曹雪芹万般情思。
于是,有情人纷纷走进荒山,寻找灵石。他们深以为,这石中,包含了人生的大秘密,包含了世间万象。在这寻寻觅觅的人众之中,有一个名字格外引人注目。
人们喊她“雨花女”。
出中华门,过长干桥,不远,便是有名的雨花台。王邵萍幼时的家在雨花台门外不远。父母在雨花台门口,摆一个小小的摊子。几盆清水中,浸着各色的石子。石子的美,使王邵萍整日在那盆边蹲着,拨弄着。她找到了她快乐的天堂。
那时候,雨花台可以自由进入,那时候雨花台还没有被水泥完全地覆盖,许多地方,不经意,就会现出晶莹剔透、清润如水的小小石子。王邵萍就常常趴在那石子之中,天渐渐黑下来,才不舍地回去。回去的时候,上衣、裤子的口袋里沉甸甸,满是石子。这时候的王邵萍,石子到底有多好,她不知道,她只是觉得好看,便捡起来。这石子,最后总是被人们满把地廉价买去。王邵萍的舅奶奶就住在她家的隔壁。舅奶奶有着许多特别精美的石头,舅奶奶跟她说,石头里面是有东西的。你要是找到那东西了,那石头就会活起来。
王邵萍于是埋头去石头堆里寻找。王邵萍的第一块有东西的石头是在自家的盆里拣到的。她找到了,紧紧地握在手里,拔起腿就跑。母亲不知道她拿了什么,跟在后面追。追到了,扒开手看,原来只是一枚石子。
“一粒石子,你跑什么?”“是只小公鸡呢。”果然是只小公鸡,还张了翅膀,扑腾着要飞呢。母亲把石子给了她。小邵萍去学校上学了。她一只手拿着笔放在课桌上,一只手在裤子口袋里,不停地摩挲着她的“小公鸡”。那天的体育课她没上,她躲在操场的边上,手上捧着一只铅笔筒。笔筒里盛满了水,那石头在水里晶莹发亮,那石头上的小公鸡,看着她,喔喔叫着,像是要从里面跳出来。
王邵萍一天天地长大。渐渐长大却渐渐地发觉了与石的隔阂。人与石是互通的,人的境界决定了她所能发现的石的境界。石头永远在那里,甚至对你做了许多的启示,然而你不能看到。因为你的心没有到达。石的里面,有人世间的苦难,有呼喊,有挣扎,有绝望,有悲悯。然而因为人生的阅历,学识的限制,石头的魅力在王邵萍的眼中渐渐暗淡下来。
学校毕业之后,我的工作就是在雨花台卖雨花石。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可以天天跟石头在一起了。可是时间长了,心里慢慢也疑惑起来。难道我这辈子就是这个样子?跟石头在一起,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是我的前途吗?年轻时,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可是一直想不出,雨花石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梦。渐渐地,竟不热心这个当初让我欢欣鼓舞的工作了。
那是一个阴晦的早晨。一位老人到我的摊子前看石子。我没有过多地答理他,自顾自想着自己的心思。老人从水中捡起一枚,反复看着,又放到水里,拿出来,再看。
他买了。买完之后,竟不转身离去。还是拿在手里抚摸着,又放到水中,定定地看。看着,眼泪慢慢流下来,滴在水上。我惊讶地看着他。
他说:“我是从台湾来的。几十年了,第一次回大陆。这个雨花石,用不着你给我介绍。我们台湾的很多人都了解。当初从祖国大陆去台湾的时候,许多人是从南京走的,什么都没带,就口袋里装了几枚雨花石。在台湾的这几十年,我们这些人,想家的时候,常常就拿了石头来看,石头是家乡的,石头上的景大多也是家乡的。石头是有灵性的。”
他把石子放在水里,指给我看:“你看,那上面是不是有个老人,站在高山上,面朝大海在望?”我细细一看,果然是。
“好几个中秋节,我去海边往大陆这边看。这石头上的人,活脱脱就是我呀。”
老人久久不肯离去,买了一颗,又一颗。后来买的,他已经不如何在意去挑了。只是想多买点。老人走了,我还在呆呆地想着。
原先,我是不知道石头上竟饱含了人的感情的。只是觉得美得奇妙。忽然,好像醒悟了过来。原来石头中还有另外一种,那活生生的,那与人的心贴在一起的情感。一扇门推开了。在这雨花石之中,我看到的不再只是那风景的如诗如画,动物植物的惟妙惟肖了,我能听到呼吸,能看到闪着泪的眼神,甚至能看到殷红的血。
王邵萍发现了石的秘密。她痴迷进去。石头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迷宫。进去了,出来就难了。几十年过去,王邵萍一直走在这迷宫之中弯弯曲曲的小道上,不知疲倦。一路走去,得到了一个“雨花女”的雅号。
她喜欢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甚至给她带来了爱情。20多岁的时候,王邵萍就是很有名气的“雨花女”了。
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来敲她的门。他听说了“雨花女”的名字,他其实并不是一个石头爱好者,只是想给日本的朋友挑几块,作个纪念。
王邵萍带他到二楼的房间。房间里满满当当,遍布石头。年轻人痴痴地看着。他迷醉了。
年轻人叫刘怡。之后,去荒郊捡拾雨花石的,就不是王邵萍孤单一个了,刘怡永远陪着她。
1992年,刘怡留学东京。随后,王邵萍跟着漂洋过海,东渡日本。
王邵萍同时把雨花石的美带到日本。那不只是美,那是震撼。
那只“小公鸡”雨花石,王邵萍一直带着。在她已经有了数千枚美丽非常的雨花石之后,“小公鸡”依然是她的最爱。甚至从南京到东京去上学,她也带着这枚石子。
“小北和哉是日本有名的漫画家。有一次,我给他看了我的‘小公鸡’。他呆住了,拿在手里,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嘴里念叨着: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小北和哉说:“这种美,是任何人都想像不出来的。这是上天给予的启示。”雨花石,给了小北和哉灵感和创作的冲动。他迷上了雨花石。在日本,更多的人们迷上雨花石。雨花石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只是一个传说了。对于相当多的日本人而言,南京是一个特别的城市。因为惭愧,或者更为复杂的情感,甚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不愿碰触这个城市。然而因为雨花石的纯净、自然、透明、神奇,他们来到南京。
“小北和哉甚至托我帮他在南京买座房子,从迷上雨花石,到现在他迷上了南京。”王邵萍说。
“每次日本朋友过来,我第一个带他们去的,便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许多的日本人,他们因为雨花石来到南京,又从南京了解到历史的真相。
“我希望有更多的日本人能来南京看看。来看了,来感受了,他们就变得明白敞亮了。”
2005年7月9日,“全日本爱石协会第15回全国爱石展”将在东京举行。举办方邀请王邵萍带她的石头过来。
2005年6月27日,我去苜蓿园大街,拜访王邵萍。王邵萍正和丈夫挑选着带到日本参展的雨花石。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中,靠墙摆放了一圈玻璃柜,柜子里是一排一排的盛着水的白色瓷碗。每只碗里,摆放着一枚石子。这石子,有的透明圆润,婉约若江南女子;有的粗犷奇异,如须眉皆张的燕赵猛士;有的色彩浓烈,仿佛梵高的油画;有的线条怪诞,神似八大山人的秃笔枯枝。小小石子之上,既有日月山川、荒原瀚海,又有昆虫蝼蚁,珍禽异兽。
这小小房间之中,柜子之中,架子之上,一袋袋,一盆盆,皆是雨花石。小小雨花石,质有明暗,形有粗细,纹理千变万化,色彩绚丽多姿,方寸之间,浓缩了大千世界。“几十年来,我所有的精力都在寻找雨花石。空暇的时候,我就来这里,整个世界都在这里了。我看一看,摸一摸。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快乐,时间过去多久也不知道。”
“跟石头相处久了,就会知道,石头其实是会说话的,而且石头的话,更能进到人的内心。”
现在的王邵萍,对于石头,仿佛有了一种神圣的情感。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爱石者了。“现在,我对于石的寻找,已经不只是去看她的色泽之美,看她的形态之奇,看她的意境之深。我要从石的身上,寻找人生的哲学,人性的光辉,还有生命的启示。”
一部真正的艺术品,它一定包含着某种大自然的秘密,人生的秘密。它一定是对人类所未知的世界所进行的勇敢探索。从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中,我们能得到力量,得到智慧,享受到生命的从容,让心变得宽广并充满爱。而雨花石,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在它的身上,可能包含着比我们想像的,比我们所能领悟的,还要多。人类一直在试图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但人类不可能一一破解。去领悟与破解雨花石,一定也需要大勇气与大智慧。
对于雨花石的美,最最平常的人都已经能够领略。可是对于雨花石中所蕴含的生命的启示,却是很少有人去发现,去表述,去传播。也许,那才是天降雨花之真谛所在。
“雨花女”王邵萍说,我正试着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