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的石质为天然玛瑙,主产于南京及其周边一带,有白、绿、黄、红等颜色,晶莹细腻,通透可爱,早在明代,就有人赏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金陵雨花台小马脑,止可充玩耳。”不过,明代中前期是以赏玩太湖石、英石等用于装饰亭园的大型奇石为主,雨花石尚属于不入品流的文人清玩,还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
明末时期,雨花石开始受到藏家的重视,有人开始以高价求购。由于有了市场,需求量大增,产地的农民,遂改成以采石为业,每逢大雨过后,山间的小溪小涧涨水,就会出现许多采石者,甚至还由此而形成了一整套的产业链条。交易市场的活跃繁荣,导致雨花石的价格水涨船高,一粒小石子,一度卖到了一两银子以上。
集藏雨花石的第二次热潮从清代中期开始。由于有乾隆皇帝的亲自参与,民间的收藏风气也日盛,图纹造型精美的雨花石,价格亦颇昂贵。
这一时期,南京有个姓江的教书先生,捡得一块雨花石,石上的图案为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在朝阳的照射之下,两只雄鸡很威武地站在下方。鸡的羽毛和脚爪,以及头顶上的肉冠,都非常鲜明突出。由于石头晶莹剔透,澄澈明亮,红日也被映衬得更为艳丽秀美,望之逼真。后来有人出价八两银子购走。
最具传奇色彩的雨花石交易,是清末的一个浙江商人,某天在市场上看到一块如同鹅蛋大小的圆石,光滑晶莹,就以几十文钱的低廉价格买回了家,写字时作为镇纸使用。某天,有个西洋客商到他家里作客,见了这块圆石,问商人是否肯卖。商人虽然不识货,但看到西洋客商不忍释手的样子,猜想这块石头必定是个值钱的东西,表示有好价钱才行,索价一百银元,没承想,对方当即一口应承。西洋客商怕他反悔,还请了几个人作为中保,又签署下买卖协议,然后打来一盆清水,把石头放到水中。石头一入水,顿然变得通澈透明,石头中间还隐隐显现出一匹小马的图案,非常逼真,把旁观的众人都看呆了。而这块以一百银元成交、被称之为“马精石”的石头就是雨花石。西洋客商见多识广,又知道鉴赏方法,所以肯花大价钱买下这块雨花石中的精绝妙品。
雨花石在上个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潮时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国货公司售卖雨花石,以磅论价,每磅9元港币,而香港人都觉得贵。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精品雨花石在本埠的交易市场,售价也不超过百元一枚。而如今,雨花石的价格也是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而不断上升,成为石中奇葩。
<上一篇: 夜泊秦淮”提档升级 南京游可“捡”雨花石
下一篇: 雨花石收藏家年轻时爱捡雨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