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艺术品市场抢风头

发布者:南京雨花石鹅卵石厂家 发布时间:2004/9/21 访问数:2480
    民企正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新主力军,近几年来他们在艺术市场上的冲锋陷阵为火爆的艺术品市场增色不少。

  2003年10月开始,内地民营企业的富豪们开始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甚至用重金求购流失国宝。

  民企正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新的主力军,近几年来他们在艺术市场上的冲锋陷阵为火爆的艺术品市场增色不少。据业内人士介绍,活跃在沪上京城各大拍卖会的企业大多是房地产、证券、金融和各种做实业的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到了70%至80%。他们拥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出手谨慎,对于好东西,不在意其价格。比较著名的企业包括北京保利集团、大连万达集团、浙江绍兴小小集团、南京王朝艺术品公司、深圳博雅等,其中西安的金泉公司、南京的天地集团近来分别因在古钱币拍卖市场的大手笔和6930万元天价取得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而广为人知,颇有后来居上的气势。

  对于越来越多民企青睐艺术品投资这一现象,专家见仁见智,有认为这是民企提升企业形象的需要使然,也有人认为其以经济利益期待为主要目标,或意在分散投资风险,更普遍的看法是两者兼而有之。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在艺术品市场的活跃对于促进艺术品的流通、艺术市场的繁荣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高价艺术品大买主

  书架被摆放得满满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莎士比亚全集》,甚至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一尘不染、墨香犹存,线装本抑或珍藏版的标记诉说着它们不菲的价值。艺术品也点缀其间,有嘉庆年间的青花团,也有战国的玉器,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墙上挂着多幅名家的字画,或豪迈不羁,或端庄秀美。此情此景,有人不乏嘲讽地点评道,“十年前,如此情景自然是某大学者、大文豪的书房;然时至今日,这样的书房往往是某民营企业老板的办公室。”

  2003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突破13亿元人民币。而将近一半的购买者是各地的民营企业家,其中以江苏、浙江、北京以及东北的企业家为盛,他们是高价位艺术品的主要买主。据悉,江苏和浙江的老板们注重艺术性,而北京和东北的老板们则喜欢历史性题材。

  大连的万达集团一度热衷于古董艺术品收藏,据了解,从1997年以来,万达集团斥资超过1亿元进行艺术品收购,收购数量超过200幅,蔚为壮观。万达专门成立了一个叫玥宝斋的机构进行艺术品收购,曾以440万元的高价拍得八大山人的《鸟图》,引起业界轰动。

  书画竞拍从2002年下半年也开始吸引温州民营资本。2003年年底,一名温州商人在上海购下100多万元的书画作品。在北京市场,一名温州企业家拍下了300多万元的书画藏品。今年4月,在无锡举行的一场民间藏品竞拍会上,温州买家抢尽风头,大有当年席卷楼市的气概。

  而据浙江省文化文物市场管理办公室卢炳均介绍,目前,在浙江比较大的民营企业从事大规模的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有10余家,如金轮集团、新一佳食品公司和徐龙食品集团等,总投入资金达6亿元以上,主要集中在慈溪和宁波一带,单是慈溪就有五六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金轮集团,这是一家以轮胎原料为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的企业。据介绍,金轮集团老板陆汉振由于个人的喜好,从20多年前就开始收藏。目前金轮集团已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拍卖会和其他渠道,投入了3亿元资金,购得了包括瓷器、玉器、明清家具和书画等各种艺术品1000多件,大部分是在纽约等地从国外人士手里购回,也有一些是从台湾和香港获得。其中较大的有:2000年在上海,投入100多万元从新世纪拍卖公司手中获得了雍正胭脂红珐琅彩碗;2001年投入1500万元在香港购得了乾隆粉彩如意尊等等。

  此外,北京华尔森集团也热衷艺术品收藏,成立了一个非盈利性机构———根荣艺术博物馆,专门来操作此事,据介绍气势颇为宏大。南京天地集团董事长杨休因今年6月在北京瀚海春拍上一掷千万金而闻名,他不仅宣称创记录的6930万元的价格不贵,也坦言此举意在为自己的长风堂博物馆张目,这无疑是又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博物馆。

  艺术品投资三卖点

  民企之所以青睐艺术品投资,其原因不乏有三:其一为投资;其二为打造企业形象所需;其三,也有企业为避税等隐晦在其中。

  据温州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如今很多温州商人都把资金投入到书画、古玩、瓷器上,其中只有少部分人是出于爱好和兴趣,更多的则是作为一种投资形式。看涨近年来的书画行情,是他们投资的最大因素。”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一位人士也表示,现在股票、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艺术投资因而受到空前关注。艺术品市场上的好东西只会越来越少,而中国的收藏群体却日趋庞大,艺术品自然有成百倍上涨的理由。继“炒房”之后,目前在北京、上海的大型书画拍卖市场上又出现了一批以温州商人为主的竞拍者。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投资。

  浙江博物馆宣教部的赵幼强分析到,“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企业家是出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同时,把收藏珍品作为企业文化来打造,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他们收藏的一个重要目的。”

  对此很好的一项佐证是自2003年10月开始,内地民营企业的富豪们开始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意在用重金求购流失国宝,使这些国宝重返祖国。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频频出手的一位是来自宁波徐龙集团的徐其明,另一位则是金轮集团总裁陆汉振,徐其明当时向《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表示,作为一个实业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从海外收集中国国宝。

  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老板们参与拍卖艺术品不仅为保值增值,还作为一种巧妙的规避税收之道,这样的事实大量存在。因为企业可以将艺术品作为“经营设施”摊入企业经营成本,不需要缴税。

  对此,专家表示,这和当前中国的法律不完善相关,而中国的税法以及相关法律会在“避税—反避税”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为加强文物保护并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各国普遍在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方面予以税收上的优惠,相信在中国这也是可借鉴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