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三国人物,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三国人物虽众,但他们的活动,是围绕着三大集团董事长的所作所为这个主线而展开的,在三大集团董事长的身上,集中闪现着三大集团各类人才的影子。三大集团董事长,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都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够吸引、挖掘和重用大批文武人才,谁就会压倒别人,站稳脚跟,发展自己。因此,他们对人才的争夺和使用,具有共同的鲜明时代特征,又有许多不同之点。刘董是采用彬彬有礼的办法招纳贤才加以利用;而孙董则在休戚与共中推心厚待。说白了他们都是强调运用感情的方法招揽人才。而曹董则不同,他不仅运用感情,更加注重实利,也就是 “重赏驱动”。相比较而言,曹董的手段更有威力。曹操之所以能把重赏驱动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与他的性格有关,只有象曹操这样敢于大刀阔斧地改革者,才敢从革新用人机制入手,为“重赏驱动”吸纳人才创造条件。
曹董的第一谋士是荀彧,曹操称荀彧是“吾子房也”。这位被曹操看作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张良式人物,原本是袁绍集团的骨干,是他自己主动弃袁投曹的。孙董的第一谋士是张昭,孙权“待张昭以师父之礼”,张昭是个扶孙权上马之人,他是孙权从父兄班底中继承下来的。刘董的第一谋士是诸葛亮,用刘备的话讲,二人的关系是“犹鱼之有水”,而这位大名鼎鼎的孔明,是刘备三顾茅庐,费了好大劲亲自请来的。请,反映了真正的人才是难得的;继,说明了用人者和被用的人,一旦建立了共同的事业,是不会轻易离异的;而投,则更突出反映了人才的渴求举动。
三大集团脱胎于汉末,“大汉集团”的创始人刘邦自己承认不如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人,但他能用这三杰,所以得了天下。他的儿孙两辈在用人这方面均有建树。可是几代之后,“大汉集团”继任的董事长们便进入了历代王朝不可避免的怪圈,由进取变为保守,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到了汉中后期,当官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读经书,详细注解,所谓“明经取士”;一条是委当孝子,争取“举孝廉”,得到一官半职。久而久之,在死读书的队伍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书呆子,在“举孝廉”的队伍中,越来越多地产生了欺世盗名地骗子。名门士族和徒有其名的人,垄断人事大权,而真正有才干的人不是被压制,就是被埋没。曹董对此深有体会,看得真切,他一开始创业,便抱定了“任天下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变革用人机制的方针。
曹操用人机制的改革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既重广泛制造舆论,更重实际行动。用今天的话讲,叫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他的创业前期,侧重的是实际行动,不管出身贵贱,也不计较与自己是否亲疏,不问历史上有何污点,也不在乎是骂我,还是捧我,只要有本事、有作为,便千方百计争取过来,利用起来,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在他的中后期,侧重的是运用手中的权力,靠强大的舆论感召,吸引各类人才。他一生中,以集团红头文件的形式,郑重其事地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有识之才,听曹操所言,更观其行,做出判断,认定曹操确是能干大事业的人,便纷纷涌进曹操集团。集团很快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翼卫左右、共同图起的局面。对比起来,孙权、刘备集团也各有一大批能征善战、运筹帷幄的武将文臣,但从人才整体上看,都少于和弱于曹操集团。刘备和孙权,在选人和用人上,也都打破了不少世俗偏见,但论改革的胆略和措施,远远逊于曹操。
得人才者得天下,正因为曹董大力改革用人机制,从而练就了超一流的“吸才法术”,以至于全国众多优秀的人才都被他的“吸才法术”吸附过来全力辅佐集团运营,最终以三分之二的市场占有率一举成为全国的龙头企业。 曹操在干部人事上,敢于改别人不敢改之弊,敢于讲别人不敢讲之言,经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任董事长,将这些经验规范为“九品中正”制度,将管理人员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每个品级的管理者由子公司向集团推荐。从制度本身看,这个九品分类和由下向上逐级推荐任用的规定,是选择管理人员的一大创造,是进步的。
现代企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确立用人机制,一定要从五湖四海,广纳贤才,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不管其与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便用。要做到这一点,要求领导者就要有宽阔的胸怀,有容人纳贤的气魄和度量。宽阔的胸怀,容人的气魄,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质。 如果一个领导者胸怀狭窄,妒贤嫉能,那么他在用人问题上就不会广纳贤才,选贤任能,而只能是“武大郎开店”,高我者莫用。到头来,他手下必然是一些只会阿臾逢迎、无德无能的庸才,这样的领导必然以失败而告终。相反,一个领导者若能宽以容人,举贤荐能,他周围必然是人才济济,并以下属之长补自己之短,成就事业。宽以容人的关键在于要容人之长,敢于用那些才能比自己强的人。要善于容人之短,不要因为某人有什么缺点和错误就看不到他的长处而不予任用。也不能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休,要能略人小过,切忌肆意渲染,甚至把下属的短处当作“把柄”揪住不放。要勇于容人之言,“忠言逆耳利于行”,应该敢于使用讲真话,讲逆耳之言的人。 优秀的领导者要把用能人、用强人作为企业发展的新途径,向人才要效益。创新型的企业要用能创造效益的人,不拘一格开放式使用人才,要彻底打破和抛弃过去所谓级别、干部身份的老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真正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干大事。
大胆改革用人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分配机制。按管理层次一级对一级负责,按有关程序,正职聘用副职,副职对正职负责。正职要有魄力,干工作要有宽阔胸怀,善待副职,放手让副职大胆工作,勇于承担责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样子来。在工作中树形象,在工作中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用好权力,大胆管理,善于管理,驾驭好本单位部门,完成本职任务,使企业营造出人人想干事业、努力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在公司上下树立“努力比能力更重要”的思想观念。 事实雄辩地证明:企业变革时期,人们渴求除旧布新,谁推行的变革路线进步,谁的干部路线更得人心,各种优秀人才就会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并向他围绕过去。用人机制的改革最解放人才,也最能治人拢心。
<上一篇: “亿元”探路建材超市 值吗?
下一篇: 2006:八大前沿管理观点>